說到目標,控制體重沒有一蹴而就的方法, 1 周減掉5kg肯定是無法持久的,凡是標榜可以不節食、不運動、短期之內就瘦下來的方法,肯定是偽科學。
本著科學的精神,我們在減肥前必須設定科學的減重目標,循序漸進,才能最終減到目標體重。沒有人能夠一口吃進一頭大象,也沒有人能夠一天減掉十斤,那么如何吃掉一頭大象呢?答案很簡單——就是要一口一口地吃,也就是說要把一個大目標分解成許多小的組成部分,一步一步才能做好。
第一步:計算自己的體質指數
減肥目標是和目前的身體基礎相關的,首先要知道自己目前身體的狀態。
體質指數(BMI)=體重(kg)÷身高(m)2
如果BMI是20kg/m2 甚至<18.5kg/m2,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減肥,這樣的體重盲目減肥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。對照BMI所對應的身體狀態后,就要制訂個體化的目標了。
第二步:計算自己的理想體重
有一些公式可以計算理想體重,比如Devine公式,具體是男性理想體重=50kg+2.3kg×(身高中比5英寸高的英尺數),女性理想體重=45.5+2.3×(身高中比5英寸高的英尺數)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不論BMI還是理想體重公式,都沒有考慮年齡,隨著年齡增長,骨量、肌肉量都會減少(骨頭和肌肉都是很壓秤的),所以對于老年人理想體重應該更低。
合理安排自己的心理預期體重
雖然根據上面的公式算出了理想體重,我猜大家都會想——我要更瘦!所以往往理想體重≠心理預期體重。
一項對于英國女性的調查發現,非肥胖的女性平均心理預期體重是55.7kg,而實際上她們的平均理想體重是59.8kg,這些女性實際的體重是68.9kg,要達到心理預期體重需要減掉現有體重的20%,這是非常不現實的。所以對于這種情況,有另外一種設定目標的方法:寫下三個體重,即最重時的體重、最輕時的體重和身體狀態比較好但沒有刻意節食時的體重。用第三個體重減去2.5kg,這就是比較現實的減肥目標了。
在計算的過程中,大家肯定意識到了,其實前兩個數值沒有被用到,不過它們可以激勵自己,不論你是因為什么原因要減肥,是產后體重太大,還是婚后疏于鍛煉,或者工作太忙壓力肥,想想“原來我也曾經這么瘦過啊”,是不是可以幫助自己增強完成目標的信心呢?
接下來,就是要制訂合適的減肥計劃,了解能量平衡的原理,并且通過科學的方法來減少體重調節激素的急劇變化,才能獲得理想的體重并長期保持。
內容來源:
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《邊吃邊瘦的營養書》
本書編著:鄭西希